“事實上,真正的博客價值才剛剛出現(xiàn)。”8月8日下午,面對記者“專業(yè)博客網站出路何在”的提問,Blogbus辦公室內CEO竇毅神情淡定。
15個字,頗值得玩味,此時,距離互聯(lián)網圈內那場聲勢浩蕩的大討論正好一個月。
7月初,博客精英之一、螞蟻網創(chuàng)始人“麥田”寫了一篇名為《博客已經過時了》的博客。頓時,一石激起千層浪。盡管反對者眾多,但圈內思考已從博客屬性、博客用戶黏度一直到SNS替代論。換言之,博客是否有商業(yè)模式再次成為關注熱點,而背后直指的是專業(yè)BSP的轉型問題。
中國第一批專業(yè)博客網站的淘金之路始于2004年底。其時,耕耘數(shù)年的博客網、中國博客網和BlogBus相繼獲得融資,并開始進行有意識的商業(yè)化操作。
不過,此后隨新浪、騰訊、百度等老牌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的背后包抄,他們憑借品牌和原有用戶優(yōu)勢后來居上。據(jù)CNNIC《2007年中國博客市場調查報告》調查數(shù)據(jù):綜合門戶市場占有率已全面超過獨立BSP(博客服務運營商)。“概念(應用)+資本”似乎未能戰(zhàn)勝“品牌或用戶”。
時逢國內專業(yè)SNS網站發(fā)展良機,也使博客的商業(yè)價值老話重提。記者采訪中,博客網、中國博客網紛紛表示將向SNS的“交互性”轉型,以增加用戶黏度,不過他們希冀的商業(yè)模式突圍仍主要為互聯(lián)網廣告、無線和增值服務(包括虛擬物品的銷售)。
這使收益重點為“整合營銷”的Blogbus成為異數(shù)。據(jù)竇毅透露,Blogbus“2007年2月已開始盈利,目前收入過千萬元,利潤達數(shù)百萬元”。與其它專業(yè)BSP袒露“目前收支與成本尚不能持平,投入主要靠風險資金維持”相比,Blogbus由此成為一個古怪案本——其500萬博客用戶數(shù)并非業(yè)界翹楚,何以能如此奇幻地搗弄出現(xiàn)金流?
3個BSP 3條路
“目前,我們注冊用戶在2500萬左右,活躍用戶在36%至40%間,日增長注冊用戶數(shù)1500個。”中國博客網副總經理方懷鋒表示,從其新用戶增加數(shù)和活躍度看,不贊同“博客已經過時”。
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專業(yè)BSP的態(tài)度。
此前,業(yè)界“博客過時論”的邏輯主要為:從博客“自媒體”和“交互”屬性看,新浪與騰訊已分別做到老大,戰(zhàn)爭已經結束;而從“博客僵尸”問題與用戶注冊數(shù)增長放緩看,博客正迎來衰退期,同樣包含日志功能但具備更好交互性的SNS或將取而代之。
作為國內IT業(yè)發(fā)展的獨特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之一,互聯(lián)網愛好者的博客討論富有意義。不過,據(jù)2007年CNNIC報告“過去5年博客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趨勢,但隨著博客普及度越來越高,這種增長率絕對值也在降低”,“博客衰退”的說法可能更應理解為博客已成為網民最基礎的Web2.0應用。
但這是一個很富現(xiàn)實意義的追問:在老牌互聯(lián)網公司與具備更好概念的SNS的雙重圍剿下,率先攪動國內博客一江春水的專業(yè)BSP們,究竟如何從資金收益面真正受益以維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模式?
事實上自2005年底始,三大專業(yè)BSP的運營方向和商業(yè)模式探索之路已趨向差異。
經過幾番改版,博客網思路轉向門戶模式,近日結合SNS思路后最終將Blogchina.com(精英博客門戶)和Bokee.com(社區(qū))分開運營;中國博客網則以“life in blogcn”為核心向用戶提供個人與交互服務。由于都重視市場推廣,雙方用戶數(shù)皆位專業(yè)BSP前列。
從商業(yè)邏輯看,追求用戶規(guī)模沒有錯,因為龐大用戶數(shù)將帶來目前互聯(lián)網公司最主要的商業(yè)模式——頁面廣告、無線和增值服務等收入。也由此,BlogBus似乎走得怪異。
此前,BlogBus運營重點一直聚焦純粹、專業(yè)BSP的服務拓展和改進上,如第一個推出Tag(標簽)、“群組”、“博客搬家”、“博貼”、“RSSeed”等服務。這使BlogBus在產品設計和技術整合上具備優(yōu)勢,不過僅靠用戶口碑傳播實現(xiàn)的營銷,也使其市場占有率“相形見絀”。
這也正是該案本的有意思之處:厚積薄發(fā)的BlogBus走出了一條“商業(yè)收益不由用戶數(shù)規(guī)模決定”的道路?盡管其也是國內最早向用戶收費的一個BSP,2004年6月開始對一定文件、圖片進行空間收費,此后推出的各項服務也陸續(xù)收費。目前,已有4萬多博客用戶貢獻資金。
但上述,都非BlogBus現(xiàn)金流魔方的關鍵。
魔方轉動
撬動魔方的日子,始于2005年秋某一天。其時,竇毅與聯(lián)合利華旗下洗浴品牌“多芬”的品牌經理走進了一個咖啡館。
當時定位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多芬正遭遇難題,其創(chuàng)意廣告在歐洲獲得大獎,不過向中國市場投入數(shù)千萬元后卻沒太大反應。
多芬廣告是這樣的:畫面上三個不同年齡的女性皆自信、健康,旁白則分別為“這是人老珠黃還是風韻猶存?”、“這是男人婆還是女強人?”、“這是飛機場還是陽光女孩?”
多芬用意在使大眾認識何為美與丑,以傳遞重在內涵的品牌定位,不料這需靜思一秒的創(chuàng)意并未博得疲于奔命的中國用戶的注意。
考慮到目標用戶趨同,多芬與BlogBus坐在了一起。三小時后,合作思路出爐:只要BlogBus用戶博客中寫到與美丑相關的字眼,其會自動顯示為“粗體+超鏈接標識”。而一旦有用戶因好奇點擊該超鏈接,頁面即出現(xiàn)多芬三張女性臉(不出現(xiàn)廣告)。
與此同時,頁面旁邊是BlogBus邀請用戶去街上抓拍最美麗面孔的旁注。此時,創(chuàng)意還沒完,參與用戶可能由此留心街道上的笑臉,而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此前多芬遍布地鐵和戶外的廣告,他們可能即刻明白原虛擬空間中三張笑臉的用意。
“這種回味是很有意思的,可以讓人們加深對品牌價值的認知。”竇毅說。但因聯(lián)合利華新創(chuàng)意需審批導致時間來不及,此次合作胎死腹中。不過,也正是這次碰撞,奠定了此后BlogBus進行品牌整合營銷的思路。
BlogBus開始思考:相比把用戶作為資產吸引頁面廣告、無線和增值服務等收入模式,是否可能讓用戶參與作為BlogBus的“Partner”共同向品牌廣告商要好處?
此時,博客用戶仍是BSP最大價值,但這是另一種以用戶為核心的思路。
換言之,博客用戶不再是單純的內容貢獻者,而切切實實成為品牌體驗的行動者。他們可以通過BlogBus平臺走進品牌廣告商的活動獲取免費體驗或產品;而品牌廣告商的實力和大方也將保證BlogBus的主要利潤來源。[page]
“跨界”的整合營銷
此后,BlogBus開始在實踐中摸索這種線上、線下媒體資源的整合思路。以下是其執(zhí)行于2007年的“伏特加酒”案例。
2007年6月,除推出以Absolut大酒杯為模板的創(chuàng)意首頁外,Blogbus隨后于線下舉辦了Ice Bar博友會。
“我們邀請了78個用戶去體驗‘冰吧’活動,他們認為這是Blogbus聚會而樂于參加。”竇毅透露,但活動出資方實為伏特加,此后這些用戶在參加上海最頂級的免費活動后,紛紛回去寫博客:“當時廣告商用Google搜索,可以看到描述伏特加的用戶博客位于搜索前列。”
這是營銷成功的無聲告白,也是廣告商收集用戶信息反饋的良好模式。之后,伏特加案例邁出第三步“舞動世界”:Blogbus繼續(xù)利用線上媒體資源與每個伏特加線下搞的營銷活動結合:亞洲、美洲、歐洲等,每個新加入城市在Blogbus地圖上逐次點亮。
伏特加酒何以愿為此付費?伏特加品牌總監(jiān)Maggie認為,時下市場環(huán)境日趨變化,廣告商正處于傳統(tǒng)營銷陣痛中如難實現(xiàn)精準、有效和互動傳播,Blogbus這種整合線下、線下媒體資源的做法,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。
而當整合營銷的創(chuàng)意規(guī)?;螅珺logbus對博客商業(yè)價值的挖掘流程就成了這樣一個模式——其將與網站產品相結合的創(chuàng)意方案打包交由擁有品牌廣告資源的廣告代理商,各品牌代理商再根據(jù)自己需求選擇套餐服務。
目前,該模式似乎已得到一定市場驗證。根據(jù)Blogbus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:其合作的品牌廣告商已由伏特加、別克君越汽車、歐萊雅擴展至鉑利德鉆石、潘婷、諾基亞、雪佛蘭、舒膚佳、肯德基、豐田,羽西、北京現(xiàn)代等。
2008年中,已富有經驗的Blogbus甚至玩起了這樣的玩意:雇用網絡名人“北京女病人”莊雅婷在Blogbus上寫長達十萬字的《阿尓法女郎》小說連載,其以千字500元的報酬買下版權,然后向品牌廣告商兜售:“小說中將植入大量品牌廣告,你們是否要一個位置?”
《阿尓法女郎》是中國一部網絡版的《欲望都市》,時值美國《欲望都市》電影版正海外熱播。但線上小說,其實只是“阿爾法女郎”整合營銷系列的一個開始。隨著小說的連載,Blogbus陸續(xù)推出12期話題,讓用戶參與寫、發(fā)表看法并贏取獎品。
Blogbus計劃今年9月中小說將集結后半部未透露內容出版上市;12月,相關Web2.0話劇也將上演。此前2007年中其已在全國“操練”過以都市白領和互聯(lián)網為主題的《我的紳士男友》話劇,這是Blogbus另一個君越汽車整合營銷的案例。
于是有關《阿尓法女郎》的一切都成了Web2.0時態(tài):一邊是莊雅婷寫,一邊讀者閱讀和參與,而幕后的Blogbus則馬不停蹄與品牌客戶接洽如何展開一系列的品牌植入營銷。
其中,一個剛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女性護理品牌“夏依”支付了價格不菲的品牌植入費,僅為取得“阿爾法女郎”整合營銷系列中一個符合其品牌形象的現(xiàn)代女性名字——“夏依”。
而據(jù)竇毅透露:“截至今年8月,《阿尓法女郎》已植入價值超過100多萬元的廣告。”
突破在社會運動,而非產品
此時,Blogbus恐怕已是一個四不像的公司:既非網絡公司,也非科技公司,既非廣告公司,也非媒體公司。于是2007年,Blogbus也適時將公司更名為“博識傳播”,不過并未向外界公布。
有意思的是,2008年中,博識傳播上線了一個新網站“吆喝城”。竇毅稱,這正是博識傳播正式成為“跨界”新媒體公司的標志。
“吆喝城”作用在:此后所有與博識傳播有品牌合作的品牌廣告商都將聚集于此,而博識傳播將通過與老Blogbus用戶后臺管理的互動,幫助品牌廣告商在目標人群中發(fā)放產品試用或調查、實時獲得試用反饋并互動、制造和管理口碑傳播,并在線收集和分析調查數(shù)據(jù)。
竇毅透露,為打造一個真正跨界的新媒體平臺,博識傳播還在醞釀一份名為《傾城》的都市雜志,甚至可能覬覦SNS和網頁游戲市場。
據(jù)BlogBus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:BlogBus用戶中,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比例接近40%,超過中國互聯(lián)網的整體水平(不超過20%);此外,他們整體年齡偏成熟:24歲以下的用戶占45%左右,25至30歲、31至35、36至40歲、40歲以上分別占25%、15%、10%和5%,共占總用戶數(shù)的55%。
同時與整體中國互聯(lián)網人口教育水平相比,BlogBus用戶教育程度較高:大學本科用戶占37%,碩士及以上占5%,而中國互聯(lián)網人口中大學本科比例為21.9%,碩士及以上人口占1.9%。
上述種種,使BlogBus用戶具有消費能力的同時,也符合品牌廣告商的推銷重點。而對于此前BlogBus基于差異化競爭沉淀下來的都市用戶群來說,相關線下產品的疊加也賦予了他們獲得更高價值的可能。
如果一切運轉得當,手握500萬用戶的BlogBus似乎已可以為所欲為。不過,正如某風險投資商與記者私下討論時指出:用戶言論不可控,如果其負面言論得罪了品牌廣告商,向品牌廣告商拿錢的網站平臺該怎么辦?
“每個品牌廣告商都有一個專門、集中的創(chuàng)意首頁,博客中的負面信息不會在其中顯示,但我們與廣告商也有協(xié)議,不可干涉不在其中的用戶言論。”對此,Blogbus市場副總裁陳涓玲向記者強調:“所有營銷不能影響博客用戶體驗,是我們自始至終的原則。”
據(jù)記者了解,目前中國博客網收益中也有部分來自這種“新型廣告”,如與某些旅游景點合作,發(fā)動用戶參與,網站獲得收益,不過還尚未成為中國博客網的收益重點,僅占其主要商業(yè)模式廣告收入中的“一小部分”。
或許,BlogBus的收益數(shù)字已給專業(yè)BSP無商業(yè)模式的觀點做出有力反擊。但其轉向跨界新媒體平臺的思路背后,是一些更值得回味的東西。
事實上早在幾年前,曾成功預測個人計算機將迅速普及、虛擬社群將大規(guī)模出現(xiàn)的網絡學者霍華-萊葛就已在美國、日本等市場觀察基礎上提出“Smart Mobs”族的預言。
他認為“這群會用網絡、手機等科技互相溝通、串聯(lián)并參與特定族群活動、做出實際行動的人”即將引發(fā)全球新一波消費文化革命,而對于正陷入疲軟的IT產業(yè)來說,下一次高科技的突破靠的是“社會運動”,而非“產品”。
實際上,BlogBus正是本土“社會運動”理論的一個真實案例。那么,其它中國網站是否可能從中學習?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