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大公民今年享受了首個中秋節(jié)小長假。盡管月餅銷售情況不錯,但是月餅畢竟是一種時令食品,不便長期保管。價格跳水,撤離超市,本是情理之中的事,我關心的是,中秋節(jié)過后,那些因為沒有賣完而撤離超市的月餅如何處理了?
當然,商家可以自己處理掉,可以低價賣給員工,也可按合同約定退回廠家,這似乎都不是問題。但想想當年南京的“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”,我就一直放心不下。作為一名消費者,我很想知道:如果月餅被退回廠家,又將流向哪里?是銷毀?賣給飼料廠?還是冰凍庫存,來年再加工?
我寧愿相信商家與廠家會妥善處理下柜的月餅,但鑒于市場的復雜性及過期食品、劣質(zhì)食品事件頻頻曝光的事實,我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商家和廠家的高度自律。我認為,要保證撤離超市的月餅不危害消費者,一方面,中秋節(jié)過后,廠家、商家應該自證清白,主動披露下柜月餅的去向,接受市民監(jiān)督,不能讓沒有賣完的月餅一夜蒸發(fā),去向不明;另一方面,有關部門要積極履行監(jiān)管責任,督促商家、廠家妥善處理過期食品,通過媒體向消費者交代下柜月餅的流向。由此,消除消費者心中的懷疑,樹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。
相關閱讀